「我只是一個中間者,我不是藥商!」

這句話說明了這整件事情的荒謬性!也說明這位曾經參加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」的張教授,「邏輯缺乏性」!

首先,我們先來試想一種情境:有熱心人士感覺夏天太悶熱,學生在教室一定汗流浹背而無法安心上課,於是覺得應該要讓學生能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學習,出於善心、善念,於是到處奔走募集了100萬元,希望能在學校教室安裝冷氣,讓學生舒服的求學,同時也能夠活絡經濟促進繁榮,更可以獲得「造福鄉里」的美名。這一切都想得非常好,於是去找學校的校長:

善心人士:校長,我要提升學生的就學環境,在學生在炎炎夏日裡能有個舒適的上課教室,我決定捐贈50台冷氣(假設市價:每台兩萬)造福學生。

如果你是校長你同意?

以下這些問題可能是校長要問的:

  • 這些冷氣是哪種廠牌?
  • 使用的電壓是?每月用電量是?環保效能是?
  • BTU是?一間教室只用一台夠嗎?
  • 保固期到什麼時候?後續的保固是?
  • 安裝的費用是?安裝的廠商是?
  • 電源改裝佈建是?
  • 冷氣何時可以送至學校?
  • 有原廠的保證書嗎?
  •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善心人士:「我只是一個中間者,我不是廠商!」

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應該就很清楚了,「熱心的家長」說,校方不應該阻礙來自各方的善意,天氣炎熱,學生應該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,校方應該善盡義務,不要管來源、不要管方式、不要管......,直接讓冷氣進入校園,讓學生舒舒服服的上課。而不是創造門檻讓有愛心、善心的人不得其門而入。然後,就找里長、找議員民代、再拉幾個帶頭人在校門口、或是校長家門口來回抗議。

於是,校長迫於壓力,接受了善心人士的捐贈,接下來的場景說不定就發生了:

  • 只要天氣一熱,校園就跳電
  • 有些教室有裝、有些教室施工期要排到猴年馬月
  • 有些教室有裝,而且很涼(因為裝很多台,大概有力人士的小孩在那一班)
  • 有些教室沒有冷氣,因為只有50台
  • 當冷氣不涼時,要打電話給廠商,但找不到廠商電話或廠商在那遙遠的國家
  • 有些教室無法安裝,因為離變電、變壓室太遠
  • 想找廠商來做定期維護,但找不到保證書,也不知道廠商是誰
  • 每兩個月收到電費帳單,校長的心跳數比運動時還快,血壓飆的比誰都高
盡責的校長於是想到了以下的解法,看看能不能降低血壓、維持心跳

  • 和老師、職員商議,學生上課時辦公室所有的電器都不開啟,每位教職員發給一隻手搖扇
  • 從教職員工中找一兩位有相關知識來培養,請他們學習如何做電力、配線、冷氣施工與維護
  • 將環境比較好的教室,每班人數提高,盡量塞滿
  • 把不能用的冷氣當作備料,用來維護保修
  • 去求「家長會」看看能不能使用者付費,讓每一位學生多交一點設備使用費
  • 去拜託「議員民代」看看能不能建請縣市政府每年多撥一些經費用,專款專用繳付電費
  • 找善心人士,希望他再次發揮善心與愛心,再次捐贈
但是結果很可能是「家長會」已經換過幾屆,前些屆的小孩都已經畢業了,這一屆的家長會當然會需要冷氣持續吹,因為他的小孩還在學校,但是維持冷氣運轉是學校的事,小孩開始來唸書時學校就已經有冷氣了,為何現在要出錢?

「議員民代」很忙不太有空處理委託、或者是這件事過去非我經手(原議員民代已經畢業了),我來從頭瞭解。當然也會有「議員民代」為民喉舌,到縣市政府質詢,為什麼無法編列預算,專責用來採購冷氣設備改善全縣市的教育機構的工作與上課環境,畢竟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,而且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!

至於「善心人士」的回答則充滿著佛心禪意:「我只是一個中間者」。

PS: 善心要做全程,做一半的話,羊跑了就只會剩下「塞滿草的嘴」!